地处皖中腹地的安徽省无为市,曾是新四军第七师的组建地和主战场,也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核心所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张鼎丞、原副检察长黄火星曾分别作为新四军第七师师长、政治部副主任,从无为这片红色沃土启程出征,奔向抗日战场。
近年来,无为市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法治之力守护新四军第七师的红色基因,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展革命文物保护专项监督
烈士纪念设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红色资源。作为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无为市拥有新四军第七师成立、渡江战役前哨率先突防等重大革命史迹,3173名革命烈士在这里为民族解放事业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作出了重大牺牲。
沈斌,无为市严桥镇人,共产党员,1938年加入新四军第七师,先后任巢无游击队、游击大队指导员。任游击队指导员期间,沈斌多次立功,在袭击皖南赵家大桥伪据点的战斗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受到新四军第七师的表彰。1947年,沈斌壮烈牺牲后,他的家乡被命名为“沈斌乡”,现为沈斌行政村。
2025年3月,无为市检察院对沈斌烈士墓保护情况开展“回头看”,实地查看墓体小部分裂开、碑文字迹不清晰、英烈纪念元素不强等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确认这一红色资源已得到有效保护。这是该院依托“府检联动”机制,联合无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革命文物保护专项监督的一个场景。2024年以来,在此专项监督工作中,该院先后立案办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3件,督促修整和新建、改扩建项目23处,各方面投入烈士纪念设施日常保护管理和维修改造经费216.4万元;推动将9处散葬烈士墓迁入烈士陵园集中管护,还促推地方政府制定了《关于无为市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实施方案》。
修缮保护与改造升级并重
石板墙,茅草顶,青檀树下历史印记斑驳……位于无为市红庙镇海云行政村的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旧址及纪念馆,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纪念馆内有革命文物200余件,文字资料约10万字,各种图表、图片500余幅,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24年8月,无为市检察院依托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从丁学平等10名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中,获取了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旧址及纪念馆保护不当的问题线索,并通过实地调查确认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旧址墙体裂痕、白蚁啃噬问题严重,纪念馆内沙盘、浮雕、模拟场景等多处设施破旧老化,部分墙面有渗漏现象,不利于馆藏文物保护。
无为市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排查馆藏红色文物状况,指导红庙镇对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予以修缮和保护。无为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申报专项资金,投入45万元用于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旧址墙体修整和白蚁防治,同时申报2400万元整体升级修缮资金,用于加强纪念馆的信息化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立项,正在层报审批。
专题报告推动红色资源价值转化
成立大江银行、发行大江币,办煤矿、做盐运……新四军第七师在根据地紧紧依靠群众,将产品卖至敌占区,换取我方急需的枪支弹药、药品等物资,“富七师”的称号由此而来。
如何将新四军第七师留下的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当地的文旅发展以及和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是无为市检察院在办案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该院形成《关于落实“府检”联动强化红色纪念设施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向无为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建议以资源整合为抓手,将红色文化开发和建设绿色生态景区、和美乡村等相结合,推动红色资源的价值转化。报告获得无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充分肯定。
此后,无为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制定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统筹实施、协调推进。在红庙镇,总投资11.6亿元的“七师记忆”项目正在推进,该项目将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旧址及纪念馆、皖江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遗迹,与附近7个美丽乡村点、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串联起来,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形成一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在红庙镇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相关部门通过数字技术等对历史情景进行合理重构,丰富沉浸式体验内容,打造出一条“秉承初心”的红色研学路线。海云行政村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中,突出新四军第七师巢无游击队队长蒋海云烈士事迹,把涉及新四军第七师记忆的项目与当地农业产业园项目等整合起来,开展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目前,这一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和精品示范村建设已经竣工,并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