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一份检察建议能撬动58户居民搬离危房!”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与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共同打造的检察建议创新示范基地的成果展示区内,一名党务工作者指着墙上危房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惊讶地对着身边的同事感慨道。当天,金牛区50余名各单位党务工作者齐聚一堂,参加了一场由金牛区检察院联合金牛区委党校精心打造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
据悉,此类将党的创新理论知识与检察履职办案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现场教学课,旨在提高党务工作者等人员对检察机关依法履职尽责、充分运用检察建议助推社会治理的认识,更加着力于以法治思维赋能社会治理,从而锻造一批“善用法治利器”的基层治理骨干,并推动落实相关检察建议。
“基地接入了网格员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前端平台资源,可在职权范围内有效收集、筛选、评估检察监督点位和线索。”检察官从线索来源讲起,详细展示了一份检察建议从发现线索到制发再到整改落实的6个环节。
“整个流程这么扎实,感觉每一步都稳稳当当!”一位参加培训的社区学员说。
据介绍,基地收录了成都市两级检察机关制发的近5000份检察建议。检察官以一组组实绩案例,生动展现了检察建议如何精准发力。
“如何确保检察建议不落空?”面对提问,检察官介绍,推行检察建议“案件化办理”、用好调查核实权、落实效果评估和质量评查制度,最关键的是,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都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的意见》,有力强化了检察建议的刚性保障。
“太有启发了!”教学临近尾声,一位学员在分享感受时说,“来参观前总觉得党务工作与检察业务是‘两条线’,今天看了这些案例,对于怎么把法治思维融入到具体工作中有了更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