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民检察院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院情介绍
领导简介
机构职能
网上举报
网上申诉
检察长信箱
律师预约平台
法律咨询
代表委员联络平台
“武川检察”微博
“武川检察”微博
“武川检察”微信公众号
“武川检察”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本院动态
【戎耀检徽】从军营到检徽,那抹绿色从未褪色
时间:2025-08-0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从壮怀激烈的军营,到检徽闪耀的法治阵地,身份在变,本色不改;战场在换,赤诚未移。光荣退役后,他们脱下“橄榄绿”,身着“检察蓝”,将青春热血融入守护公平正义的壮阔事业。两种身份,同一种使命;两种经历,书写同一份荣光——致敬初心不改的检察尖兵!

满腔热血,绽放生命精彩

致敬最可爱的人






军魂铸检 初心如磐


武越,曾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第十三支队,服役2年,现为武川县检察院驻村干部。



从军营到检徽,那抹绿色从未褪色


2009年12月的北风,裹着碎雪打在脸上,像无数根细针在扎。站在喧闹的火车站台上,我攥着胸前那朵艳红的大红花,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父母在警戒线外不停地挥手,父亲则一个劲地念叨“到了部队要听话”。火车鸣笛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从小没离开过家的孩子,从此要把“合格军人”四个字,刻进骨头里了。


军营:把“新鲜”磨成“习惯”


初入军营的日子,像翻开一本每页都带着惊叹号的书。第一次穿上军装,对着镜子敬了个歪歪扭扭的军礼,激动得半夜没睡着。第一次听紧急集合哨,手忙脚乱地穿错裤子,背着歪七扭八的背包冲出宿舍时,操场上已经站好了整齐的队列。


最难忘的是第一次跑五公里。出发前我拍着胸脯跟战友吹牛“肯定拿第一”,结果刚跑到一半时,就觉得肺要炸开,喉咙里全是铁锈味。战友们的脚步声像鼓点敲在心上,班长的吼声穿透喘息声:“跑不动就滚回去!别穿着这身军装丢人!”我死死咬住下唇,血腥味混着汗水流进嘴里,硬是盯着前面那人的迷彩裤脚,一步一步挪到终点。趴在地上干呕时,班长踢了踢我的背包:“小子,骨头还行。”那天的晚霞特别红,我忽然懂了,军人的“合格”,是从承认“不行”却偏要“行”开始的。


我们班长是参加过阅兵的,站在队伍前像根钢柱,帽檐下的眼睛能穿透队列里的每一丝松懈。“站军姿是练心!”他总说这话,然后笔挺地站在太阳底下,我们站多久,他就站多久。三伏天的操场能煎鸡蛋,汗水顺着帽檐往下淌,在下巴汇成水珠,“啪”地砸在地上。有次我实在忍不住动了动脚趾,班长的皮鞋立刻停在我脚边:“想动?想想天安门广场上的仪仗兵!”那天我们站了整整四小时,解散时我扶着墙才能直起腰,却看见班长转身时,后背的军装已经湿透成深色,像幅洇开的墨画。后来才知道,他的腰伤就是阅兵训练时落下的,可站在我们面前,永远像没受过伤一样。


踢正步的训练堪称“酷刑”。为了练“踢腿如射箭,落地如砸钉”,我们在腿上绑三公斤的沙袋,一站就是两小时。班长拿着卷尺量踢腿高度,必须卡在30厘米,多一分少一厘都要重来。有个新兵踢了两百多次还不达标,急得直哭,班长把沙袋绑在自己腿上:“跟着我踢,踢到达标为止。”那天晚上,我们全班的腿都在抽筋,可没人哼一声。当第一次合练时,整齐的脚步声震得地面发颤,连路过的老兵都停下鼓掌,我忽然觉得,那些磨破的作训服、肿成馒头的脚踝,都在发光。


日子在“一二一”的口令里重复,新鲜渐渐变成枯燥,枯燥又慢慢熬成习惯。10公里越野时,我能帮体力不支的战友背枪;紧急集合时,三分钟就能打好标准的“三横压两竖”背包;整理内务时,被子能叠成有棱有角的“豆腐块”。


检徽:把“习惯”变成“底气”


2014年,走进检察院大门时,我像个刚入伍的新兵,面对检察院的工作时,比面对战术地图还陌生。政治部的工作既琐碎又严谨,从档案整理到人事报表,一个数字错了都可能出纰漏。有次我填错了一份工资表,主任没有批评我,只是把我带到档案室:“你看这些档案,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半点马虎不得。”


那天我翻了一下午旧档案,突然想起军营里整理军械的日子,枪支零件差一毫米都装不进去,报表数字差一个小数点,不也是“不合格”吗?我把部队的“台账思维”搬到工作里,给每份文件编上编号,用不同颜色的文件夹分类,加班核对数据时,就想起站军姿的专注,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像盯着靶心一样不敢走神。


有次单位要做干部履历汇总,需要翻阅近十年的档案。档案室闷热得像蒸笼,我蹲在铁皮柜前翻了三天,指尖沾满灰尘,眼睛熬得布满血丝。找到最后一份关键档案时,阳光透过窗缝照在纸页上,我忽然想起五公里终点的朝阳,原来无论穿军装还是检察制服,那种“完成”后的踏实,是一样的。


田埂:把“底色”绘成“风景”


2017年,单位选派我去参加脱贫攻坚,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去的村子在武川县最远的地方,路不好走,住的地方,冬天漏风,夏天闷热。刚去的时候,老乡们不太信我这个“城里来的干部”,觉得我就是来“镀镀金”的。我没解释,只是跟着村支书一家家走访,把贫困户的情况记在本子上,也刻在心里。


春天春耕时,我跟着老乡们一起扛锄头,秋天秋收时,我和老乡们到地里查看地里的情况。晚上就去村民家里,和老乡们挤在炕头上聊天,听他们说难处,也听他们讲期盼。


在村里的这几年,我真正体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分量。那不是一句口号,是脚上的泥、手上的茧,是和老乡们一起在田埂上挥汗时,彼此眼里的信任。而支撑我把这些事做好的,正是在军营里养成的那股“韧劲”——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干成;答应的事,就必须有个交代。就像当年站军姿,哪怕汗流浃背,也得把腰杆挺得笔直。


初心:那抹绿,从未离开


如今再看2009年那张穿军装的照片,眉眼间的青涩还没褪尽,可眼神里的倔劲,和现在对着档案、走在田埂上时,一模一样。从军营到检察院,从机关到乡村,身份换了又换,可班长那句“站军姿是练心”,总在不同的场景里冒出来:整理档案时,是对“严谨”的坚持;扶贫帮困时,是对“担当”的坚守。


那些在军营里磨出来的习惯,早已像血液一样融进日子里:接到任务时的“坚决执行”,变成了检察工作中的“马上就办”;训练场上的“绝不掉队”,变成了扶贫路上的“一个都不能少”;队列里的“整齐划一”,变成了面对群众时的“将心比心”。


这大概就是军旅生涯给我最好的礼物:它没给我什么惊天动地的本领,却给了我最朴素的道理——把“合格”两个字,写在每一个当下,写在每一件小事里。而那抹伴随我起步的军营绿,早已成了生命里最亮的底色,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带着那份坚韧、那份严谨、那份担当,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路。




素材来源:政治部

编辑:包伯威

审核:贾俣乐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民检察院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健康西街 邮政编码:0117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